科研进展

2011年7月23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在兰州对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张俊彦研究员课题组承担的中国一汽集团技术中心合作项目“发动机固体润滑技术开发”进行了现场验收。验收专家组由一汽技术中心主任李骏博士、中科院兰州化物所所长刘维民研究员、中科院兰州分院副院长杨生荣研究员、南岳电控有限公司常务副总龙美彪高工、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副所长胡林峰高工组成,李骏主任担任验收专家组组长。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组工作汇报,审查了相关技术资料,经过质疑和认真讨论后认为: 

随着国际能源短缺与气候变暖的双重压力, 汽车发动机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是节能、减排与可靠性。我国汽车行业与世界同行的差距主要在于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发动机关键部件低摩擦固体润滑技术的突破和应用,有望使发动机的油耗降低2~5%,CO2 排放降低4~9%,也是解决发动机可靠性如振动、噪音的关键技术。

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多年来开展了固体润滑薄膜及其摩擦学机理基础研究工作。提出了“类富勒烯结构赋予碳基固体润滑薄膜卓越的力学、摩擦学特性”学术观点;设计制备了一系列新型固体润滑碳膜,超弹性、超低摩擦类富勒烯结构含氢碳薄膜;揭示了超高弹性损伤容限和摩擦诱导薄膜表面重构的超低摩擦机制;研究了超低摩擦碳基固体润滑薄膜卓越抗腐蚀性能与内在微观结构的相关性。自主发展了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超低摩擦超弹性固体润滑技术。

自主研制了“高频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沉积系统”,利用多层梯度复合技术,在国内首次将超低摩擦碳基固体润滑涂层应用到一汽自主发动机高压共轨喷油系统关键部件——柱塞和气门系统的挺柱表面。结果表明,使用固体润滑涂层可明显减小活塞静态漏油量,大幅提升油泵供油效率,降低摩擦系数70%,提高关键部件磨损寿命10倍以上。上述性能达到同类技术国际先进水平。

基于项目研究成果,一汽集团技术中心制定了汽车发动机摩擦副碳基固体润滑膜应用的技术条件标准和工艺流程标准。超低摩擦、超低磨损碳基固体润滑技术有望应用于80%的汽车发动机摩擦部件(如高压共轨偶件、泵柱塞、挺柱、轴承、凸轮、活塞环、活塞环槽等),预计可降低发动机油耗2%, 减少 CO2排放2%,提高发动机可靠性与寿命。

通过本次验收后将进行批量化生产能力建设和在红旗轿车汽油机/混合动力发动机(V6、V8系列发动机)方面的实用。项目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低摩擦碳基固体润滑涂层及其在发动机关键部件的应用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项目成果可进一步提高一汽集团在发动机关键部件方面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竞争力,将为实现一汽集团“蓝途”计划的节能减排迈出坚实的一步,显著提高我国汽车发动机的核心竞争力。

验收会现场

验收会专家与科研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