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1992年、1997年、2003年和2008年(免评)连续四次在国家组织的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的实验室。该实验室地处我国西部地区,一直面临着人才、信息、交通等诸多先天不利因素,如何变不利为动力让实验室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发展活力。在2009年11月10日,由科技部组织召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会议交流上,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道出了这一答案。特此将《中国基础科学》期刊第2009年第11卷总第72期上刊登的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交流材料《立足西部、注重人才、面向未来》一文予以转载。
立足西部、注重人才、面向未来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一、实验室简况
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为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摩擦、磨损与润滑实验室。1987年在该实验室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固体润滑开放研究实验室,1999年10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开始筹建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2001年4月建成并通过验收。实验室在1992年、1997年、2003年和2008年(免评)连续四次在国家组织的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实验室。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多年的运行过程中,通过管理制度上的不断总结、优化和完善,根据国家需求、润滑材料国际发展趋势及自身优势确立研究方向与定位,将先进润滑材料技术的国家需求与摩擦学的科学前沿有机结合,突出在高性能润滑材料、纳米摩擦学、极端苛刻环境条件下的摩擦磨损与润滑材料技术等研究特色,建立起了团结、协作、富有活力和竞争能力的科研团队,在科研、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实验室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薛群基院士,实验室主任为刘维民研究员。
实验室充分认识到高水平的研究工作是吸引和稳定人才的最重要保障;坚信正确的战略定位,合理的研究方向,良好的学术氛围,先进的技术平台成为影响科研工作的重要因素。
实验室地处中国西北,由于我国地域差异导致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原因,实验室一直面临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观念落伍、人才短缺等诸多先天不利因素,尤其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建设成为制约实验室稳定发展的关键。为此,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门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和人才激励机制,通过自身建设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积极倡导对外合作交流,不断扩大影响;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并为其提供充足的才能施展和发展空间;鼓励竞争、倡导合作,积极整合研究力量。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实验室拥有固定研究技术人员60名,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员22人,副研究员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达80%以上。这支固定研究技术队伍中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中国科学院“人才计划”入选者10人,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计划入选者10人,主持承担973项目、创新研究群体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金项目、国家安全领域研究等重要项目。
人才的引进、培养、稳定和能力提高是实验室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对于地处祖国西部的实验室尤为重要。固体润滑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始终重视创新科研团队的建设和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为组建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业层次分明、竞争能力强大的研究群体,实验室努力创造条件并借助多种渠道给予青年科技人员以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突出特色,建设平台
“有了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实验室深知要想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做出高水平的研究工作,就必须不断地补充新生力量、吸引更多优秀科研人员充实到研究队伍当中。做好自身的研究平台建设工作至关重要,只有实验室具有与世界同步及国际先进水准的研究平台、有自己的工作特色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才有可能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尽管实验室建立之初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较完善的科研条件,但随着科技和研究手段的飞速发展,必须密切关注现代科研手段的进步,不断更新和完善自身的科研工作条件。为此,实验室每年都会筹措一定数额的款项专门用于科研平台的建设和更新,这些款项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应用:一方面不断提升实验室公共科研平台的水平,适时引进先进和必要的分析测试装备;另一方面,资助各研究课题组更新和提升专门的研究手段,自主研发一些专用仪器设备。为鼓励科研人员充分利用这些先进的科研设施,实验室将研究设备全部内部开放,不收取任何费用,而且为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还成立了技术服务组并拨专款用于平台设备的合理使用、适时维护和管理。此外,实验室也鼓励科研人员密切关注国际最新测试技术的发展,与兄弟院所合作,共享最新的现代化研究手段。目前,在材料摩擦学领域,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拥有了配套完善、国际先进、管理有序并不断动态更新发展的一流实验设施,这不仅为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也为人才技能的培养提供了条件,成为实验室扩大合作和吸引人才的重要前提。在科研软件建设方面,实验室除了为每位科研人员开通网络文献查阅外,还专门订阅本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专业期刊以方便科研人员掌握最新科研动向,提供国内外信息交流的便利。
三、营造氛围,志存高远
近年来固体润滑国家实验室着力营造“敏学致用,求真务实,创新奉献”的实验室核心文化理念;努力建设“民主、开放、宽松、和谐”的学术环境及“团结、协作、平等、宽容”的学术氛围。同时,“趋同的价值理念、完善的制度保障”也为实验室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实验室在青年科研人员中大力宣传严谨求是、诚实守信、勇攀高峰、自强不息的精神,引导将个人的自我价值实现与服务国家人民交融贯通于科研进程中。
实验室一贯重视科学道德建设,培养良好的学术道德及优良的科研规范,积极倡导负责任的科研行为。
良好而活跃的学术气氛不仅可以促进实验室成员学术思想的交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而且也容易达到相互启发、激励创新的目的。实验室鼓励科研人员特别是青年科技人员踊跃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坚持每月一次的青年学术报告会活动;坚持定期研讨阶段性科研成果。同时,实验室也积极举办国内外学术会议,扩大学术交流,做到每年举办一次中大型国内学术活动和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大型国际学术会议。
四、择优支持,培养才俊
尽管西部有着先天不利因素,但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始终坚持人才双向选择和开放、流动政策不变的原则。实验室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和软性措施去吸引和留住所需人才。由于采取了尊重选择、来去自由的策略,消除了来室人员的顾虑,使他们能够感受在这里发展的前景和有利条件,从而愿意为实验室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他们个人也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为保证实验室研究工作的延续和发展,保持自身传统优势,实验室注重筛选和自己培养人才,在培养的博士研究生之中发现并挽留优秀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有生力量的专长。近年来,实验室每年都会引进3~8名青年科研人员,每年也会有数名科技骨干出国进行交流或进行合作研究,保持着良好的流动和动态平衡的状态。
青年科研人员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敢于拼搏,他们是科研的生力军,是实验室的未来。但他们通常缺乏积累,难以形成自己稳定的研究方向,容易产生精力分散等问题。为了激励他们迅速成长,避免形成“有活干、无前途”的局面,实验室为国内外引进的青年科技人员提供了专门的科研启动资金(30~100万元/人),并优先帮助他们建立研究平台,让他们独立承担和负责科研课题,尽早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同时,实验室还鼎力组织和支持青年科研人员广泛争取外部课题、组建团队,培养青年科研人员独立负责和自主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通过这种模式,使得青年科研人员得到了锤炼并迅速成长。此外,“西部之光”、“西部博士”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青年基金”等一系列面向青年科研人员的基金项目都为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提供了经费保障。
青年科研人员面临着住房、家庭和个人发展等诸多问题,这也是他们的后顾之忧,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使青年人心情舒畅全力投入科研工作中。研究所及实验室为引进人才提供了一定额度的安家费、临时住房,还协助他们贷款购房。实验室对青年科研人员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并做好宣传和表彰工作,利用实验室网站进行报道宣传。此外,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还专门为35岁以下的青年科研人员设立了“青年创新奖”,极大地鼓励了青年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激励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研究所和实验室还组织院士、专家为年轻的硕士和博士导师进行培训和指导,从科研、管理、学风、道德等多方面给予关心和指导,鼓励创新、允许失败,使他们在成长中少走弯路。
五、开放合作,创新奉献
实验室十分重视与国内外从事摩擦学及润滑研究的单位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已与国外10多个研究单位和国内30多所大学或研究机构开展了合作交流及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等工作。鼓励和倡导实质性的国际合作,使在国外工作的中国学者感受到了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工作水平、研究氛围及科研工作条件的优越性。这些国际合作不仅提升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国际影响,同时也能让实验室的青年科研人员及时掌握国际最新研究动态,为实验室面向摩擦学的国际前沿奠定了基础。
实验室与国内包括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第一汽车等大中型企业的研究发展中心建立了多个联合实验室,针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润滑科学技术问题进行联合研究,使科研工作密切结合国家需求,促进了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近5年来,实验室获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及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10项,申报中国发明专利180多件,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国际期刊占2/3左右。研制的固体润滑材料在2008年9月25日发射的“神舟七号”飞船上进行了太空环境试验并成功回收,开创了润滑材料研究的新篇章。科研工作已在材料摩擦磨损与润滑机制、特种润滑材料与技术、新型润滑添加剂及分子润滑薄膜、新型固体润滑薄膜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解决了我国航天、航空、船舶等领域的多项润滑科学与技术问题。
六、立足西部,面向未来
不断创新,提高研究工作水平。基础研究贵在创新。通过不断努力,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形成富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应用或应用基础研究重在解决国家关键技术难题,推动技术进步,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加强研究技术队伍建设。科技要发展,关键靠人才。稳定科研技术队伍,特别是培养、吸引和稳定青年科技人才无疑关系到实验室的未来。如何提高青年科技人员的竞争力及学术影响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需要做出更大努力。
加强研究平台建设,促进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根据研究工作的需求,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在材料制备、表征及摩擦学研究方面添置、改造、研制必不可少的设备,进一步改善实验室的工作条件。加强科研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化,通过多种措施努力使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成为每位成员的自觉行动。
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建设一流科研环境;培养一流科技人才;做出一流科研成果”作为研究发展的总目标,努力建设在国际摩擦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能为国家高新技术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国家重点实验室。